摘 要: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助讀資料的開發和使用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對文本的深入解讀和分析。為了實現對助讀資料的合理使用,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的教學目標、文本特征以及學生的需求來發現、挖掘助讀資料;诖,從助讀資料的使用誤區出發,探究了閱讀教學中助讀資料的選擇和使用策略,希望能夠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 閱讀教學;助讀資料;語文課堂;閱讀品質;
一、閱讀教學中助讀資料的選擇和使用誤區
。ㄒ唬┻^于追求形式
從本質上來說,助讀資料的作用是為學生閱讀文本提供幫助,使學生能夠聯系實際的課情和學情構建起合適的學習模式。但是在助讀資料的選擇和使用中,很多教師過于追求形式。比如教師會為學生出示大量精美的圖片,堆砌大量的名言警句和名家評論,還有的教師會直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放映與閱讀材料相關的影視片段。這些助讀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但是應用頻率過高則可能產生喧賓奪主的問題。
(二)與文本內容相脫離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才是根本,而有的教師在選擇助讀資料的時候,由于自身片面化的理解,未能有效解讀文本內容,而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課外閱讀內容,希望以此來實現知識的拓展。學生在沒有理解課內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就學習課外知識、談論感受,這不僅會增加課堂閱讀負擔,同時也會對和諧教學環境的創設產生不利影響。
(三)忽視學生的特點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基于學生的特點來選擇助讀資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部分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忽視了學生的特點,沒有做好學情分析,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選擇的助讀資料沒能與學生的困惑點和興奮點相對應,學生在閱讀學習中自然無法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不利于閱讀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閱讀教學中助讀資料的使用策略
。ㄒ唬┲x資料在課前預讀階段的使用:預熱內容
在課前預讀階段,助讀資料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并幫助他們解決閱讀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實施閱讀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將助讀資料發給學生,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并自主搜集和整理相關信息。對于文言文和外國作品,學生理解起來尤其有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將有關作者經歷和寫作背景資料作為助讀內容。
(二)助讀資料在課始引入階段的使用:深入理解
在課堂教學起始階段使用恰當的助讀資料可以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促使學生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文本。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將與閱讀內容相似的文本作為助讀資料,從而為學生閱讀營造相似的情感氛圍,使他們在接下來的閱讀學習中漸入佳境。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起始階段引入恰當的助讀資料,還可以實現對課堂教學走向的引導,使閱讀教學按照預期的步驟完成。
。ㄈ┲x資料在課堂教學階段的使用:充實內容
學生閱讀的過程就是與文章作者隔空對話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充滿了思維挑戰,學生隨時可能會迷失方向。而助讀資料的使用可以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為他們提供行路的羅盤和攀登的云梯,從而使整個學習過程變得妙趣橫生,使閱讀內容變得更加充實。
1. 用于學生疑惑之處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過程就是暴露學生的疑惑的過程,這時候助讀資料可以作為分析問題的材料,協助學生通過自主分析和主動探究來解決問題。比如閱讀《觀潮》這篇文章,作者在第二自然段的開始寫道“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學生很容易對此感到疑惑。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與“潮水位”相關的科普資料,這樣學生就能夠理解為什么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中最佳的觀潮時間,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觀潮時激動的心情,及時消除閱讀理解的障礙。
2. 用于主題升華之時
閱讀教學中,理解文章主題和情感是重要的目標,這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學生長期訓練才能實現。在這個過程中,助讀資料可以為學生不斷向上攀登提供一架云梯,引領他們進入文本深處探究,并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由此更加深入地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比如閱讀《祖父的園子》一文時,學生很容易被作者詩意的語言吸引,喜歡上這個新鮮漂亮的園子。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表達方式,感受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戀,教師可以將蕭紅《呼蘭河傳》的第三章作為助讀資料引入課堂,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明白作者的情感表達方式。
(四)助讀資料在課尾拓學階段的使用:閱讀拓展
很多權威的語文教學建議都指出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鼓勵教師主動為學生推薦與課文主題相同、結構相似和難度相近的閱讀材料。而助讀資料可以為實現這一目標創造條件,它可以將學生的閱讀興趣延伸到課外,使學生在課后閱讀中解答課堂上產生的問題,并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學鑒賞力,獲得全新的審美感受。比如在統編教材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在課堂上閱讀了大量寓言,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中國寓言故事》《中國古今寓言》等書籍,引導學生在課后閱讀更多的中國寓言。
總的來說,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對文章內容產生疑惑,在這個過程中,助讀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此外,在課前預讀階段使用助讀資料,可以實現內容的預熱,吸引學生進入閱讀情境,在課尾拓學階段使用助讀資料則可以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拓展和眼界的拓寬。教師在選擇和使用助讀資料的時候,要先熟悉教材內容,然后結合學情來制訂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黃寶瓊李黛嵐部編版和人教版語文教材助讀系統比較分析[J].文教資料,2019(34).
[2]畢杰杰在“同文異樣的對比中看語文教學理念的轉變[I].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7).
[3]郭子超,能成鋼語文教材單元導語設計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以人教版高中 《語文》(必修)教材為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7(3).